綠色無毒產品初探索

No comments

最近兩個月對於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精神上和身體上的雙重挑戰。4月份開始貓貓的病重和5月份的驟然過世,長途跋涉的治療行程,被悲傷和恐懼纏繞的徹夜不眠,長時間無法排解的緊鎖的嗓音,都讓我疲憊不堪。老公的工作也非常不順利,大多不是來自於自己,而是公司的大環境動盪到讓人無法平靜下來。新聞裡永遠不斷的恐怖襲擊,政治上無論世界哪個地方都在進行強人政治和無止境的多派爭吵,網絡上的骯髒謾罵已經延續到現實,無數的報復綁架甚至槍殺都在發生。每天每天我們都生活在新一輪的精神身體的挑戰中。

我亟需提振我的生活,重啓我的生活,雖然很難,但我需要move on,需要精神和身體的改變。因為貓貓的病況讓我對各種惡症有了一些了解,也開始關心起保養和更多的健身信息,進而也讀到一些關於綠色產品無毒生活的資訊。

之前著名的強生公司的嬰兒爽身粉致癌事件在美國反響非常大,隨著這一波對於成分的檢測,很多女性開始在挑選家化美妝用品的時候都會開始避免talc(滑石粉),paraben(一種防腐劑)等成分,很多品牌也開始改變配方強調自己多重toxic free(最常見的parabens,sulfates,phthalates free)。

背景

循著一些網站的介紹,我下載了知名的鑑別toxic成分的兩個apps,Think Dirty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或EWG。分別來自兩個以健康天然環保綠色生活為目標的用品成分和製造監督團體,教育消費者也是他們的一個目標。這波健康成分和綠色無毒的風潮來源於政府監管和市場中間的空缺地帶,在FDA認證和真正的健康生活中間其實隔了很遠,各類家化產品的製造在達標和真正的有效並且無害之間也有很多空間可以運作。很多美妝護膚產品更是沒有嚴密的安全水準檢測,爛臉過敏的情況不勝枚舉。這一波運動最早是以關愛女性和女性健康,防止女性疾病為出發點。他們強調的是non-toxic和natural,特別是對該成分是否破壞內分泌激素有嚴格判定。不一定所有認證為無毒低毒的產品都是有機或vegan的,但也有相關標識比如Ecocert和USDA告知使用者。

Screen Shot 2017-06-21 at 8.21.19 PM
Think Dirty App

應用

兩個apps使用起來都很方便,其中EWG的速度慢一些,但功能也可用。大部分美國超市的產品都可以通過掃碼來直接讀到他們的檢測報告,可以清楚看到成分毒性分析。資料庫主要集中在母嬰用品,美妝護膚等女性用品,家化類的也有一些,但種類不算多。好處是可以由用戶自己添加,然後他們再進行補充和檢測。鑑別的結果以1-10分數來呈現,同時伴隨相關等級的顏色編碼,清楚簡明。以Think Dirty為例,她們以三類項目為考察標準,分別是:致癌力、毒性、致敏性。低分和綠色代表無毒安全,中間值和黃色代表適中或強,紅色和高數值代表確定有害。在每一個種類裡都有他們推薦或認證的綠色無毒最佳產品,think Dirty還會給出購買網址,通常都是獨立品牌自己的網站,還有定期的主題包裹推薦,比如夏日防曬,某國家最佳品牌等。

問題

在使用了若干天之後,我對以EWG和Think Dirty為代表的這一健康綠色標準有一些疑惑。

成分及標準

因為權威標準的一些真空地帶促使這些機構的誕生和理念推廣,但這些機構自身的標準也還非常粗糙。大部分時候是非黑即白的標籤化結果。並沒有考慮到成分占比,在成分列表上的排名順序(通常越靠前代表是主要成分),推薦使用方法等其他很重要的因素。比如Octinoxate這個成分,是化學防曬常用成分,通常用在防曬產品裡,FDA的標準是不超過7.5%,很多防曬產品,比如資生堂的Urban Environment臉部防曬裡面有這個成分,為4.9%,在綠色無毒的標準下因其有破壞內分泌激素的可能,自然被判定為高分值高毒性產品。但其引用的科學論文,通常是對動物注射極端大量該成分的情況下產生的一個結果,並沒有任何實驗或數據證明在極低量topical使用下的對人的破壞性結果。

對比

關於成分與科學分析另一北美消費者通常引用的來源是Paula’s Choice的美妝護膚資料庫Beautypedia,這裡面的分析人員均為美妝產品實驗室工作的化學家,也就是真正製造成分配表的專家們,由Paula Begoun創建。我也是這個資料庫的愛用者,對一些新產品感興趣後都會上這裡來查一下他們的分析結果。因為是化學家團隊,所以這裏的標準與上面所提到的“清潔綠色”標準差異非常大。Paula的準則是無論天然或化學成分,都要以幫助肌膚穩定不刺激肌膚,標準大致集中在以下幾點:對酒精和香精的絕對禁止;對包裝的嚴格要求;對基本成分的推崇;對層層疊加配方的讚譽;對所謂天然成分的警惕;對化學合成成分的謹慎寬容。所以在Paula的標準下,任何酒精的添加都是破壞性的,一旦由此成分,評分立刻跌倒最低一檔。幾乎所有罐裝(jar)的護膚品都是低分。很多標榜成分簡單的天然品牌比如Tata Harper幾乎都是低分,被評價為無效產品騙錢。

但在Think Dirty裡面,酒精隸屬天然成分,代表色為綠色,無毒無破壞性。比如Burt’s Bees的一款護膚水,有Alcohol Denatured這個成分,在Think Dirty裡為3綠色,原因是天然存在的成分;在Paula的成分分析裡為Poor紅色,原因為高致敏性。

個人感覺,自從我把酒精和香精從護膚品裡完全清除,並且按照Paula的理念用了很多富含大量抗氧化成分的醫生品牌後,皮膚狀況穩定了好多,痘痘什麼的很少長,皮膚也完全光滑亮澤。而所有的皮膚科專家和相關研究都證明,酒精對於皮膚的破壞作用,完全不符合“無過敏性”這一原則,所以關於這一點無毒標準真的令我懷疑。

Screen Shot 2017-06-24 at 4.59.45 PM
Paula’s Choice的成分標準

還有對於精油成分,Paula非常嚴格,柑橘類/citrus和薰衣草類/lavendar是被標記為刺激性致敏性的成分,雖然天然,但在護膚品中絕對糟糕透頂。但在無毒標準下,這些都是推薦成分,並且由於柑橘和檸檬裡面的酸性成份幾乎是同類裡在自然來源裡最易取得的,所以很多潔面以及清潔類產品裡都大量添加。我很久以前用過Seventh Generation的Bathroom Cleaner,用到1/3是在受不了那個刺激的味道,扔掉了。那是在我還沒有在這方面有任何research的情況下看標牌寫無毒安全購買的,但每次使用都會讓我眼睛鼻子刺激到流眼淚流鼻水,並且清潔效果可謂是非常一般。當時還以為買到了打著有機產品的化學品,但其在Think Dirty上為綠色安全,我猜測應該是檸檬精油的使用讓她如此刺激我的身體,但沒有了天然強酸性成分,這些清潔用品效果只會更差。

效用和價格

因為天然成分萃取和配方的難度,一般綠色無毒產品的價格都會很高。比如silicon valley的知名綠色品牌100% Pure,一只細管的水果色素唇膏要USD26,比大多數中等價位品牌urban Decay,Too Faced,Tarte都是要貴7、8塊,差不多是Nars的價位,而普通管狀唇膏要更貴一些,與Bobbi Brown和Marc Jacobs的價格相似。其他幾個著名的天然品牌RMS,ILIA大致相同,在定價上是luxury品牌的水準。

在護膚品上,我沒有發現天然品牌的產品有驚艷的效果,比如頗受好評的100% Pure的咖啡眼霜,我用了一段時間後感覺無功無過,吸收力和效果不如Drunk Elephant和Dr. Dennis Gross的明星眼霜,但價格是比較適當的。這一部分我覺得市面上有很多成分非常安全和集中的護膚產品,無酒精無香精無化學防腐,成分配比要比天然品牌的穩定很多,不一定要要追求全部天然萃取。

美妝品的部分,儘管價格偏貴,但大部分顯色度持久度其實是很好的,我還是會持續使用,其中RMS,Kjaer Weis,100%Pure都有非常棒的彩妝品。但如果是彩妝愛好者可能會覺得自然品牌的顏色大多相似,沒有化學色素添加的情況下,其實很難有那種微妙的色差變化,想要漂亮的粉色或玫瑰色非常難,大部分都是蔬果中常見的紫紅或石榴紅。

最後的感想

其實我最想尋找的自然產品是家化類,特別是家庭清潔部分的好用品。我用過Method,Mrs. Meyers,Seventh Generation還有個別Whole Foods買的其他牌子,都有一種對我來說非常刺鼻的精油之類的味道,總體說清潔度都還不錯。但是在查過幾個所謂“化學dirty”產品之後我還是選擇購買,比如Scrubbing Bubbles,Dawn洗碗精,原因是這些主要dirty在添加了一些人工香精,那種清香味道的。大部分時候做家務肯定戴手套,或者只會短暫接觸,絕不會吞食或長時間停留在皮膚上,所以frangrance的使用我認為沒有問題。特別是這些產品的香味一點不會刺激(雖然不是純天然)。

而護膚和彩妝品,如果是懷孕中的女生不想麻煩只求安全的話,可以全部換成天然有機無毒品牌,也是一個快捷的選擇。

在成分選擇上,我肯定還是會絕對避免酒精和fragrance,多在dermstore和sephora natural專區挑選,大致上還是不會太off。

彩妝品部分,對於唇膏這種一定避免不了會吃下去的單品,我會limit品牌,在基礎色彩上選擇natural品牌的,粉狀的避免talc,底妝還是盡量避免fragrance,做好防曬和隔離的話,其他部分倒是不用太在意。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