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讓你得拋棄一切,但怎麼可以連幸福也拋棄?」 時代讓你示範純真美好,但編劇就要無邏輯爛尾。時代呼喚一個情聖,編劇卻給出一個「渣男」。 一直到他們分手,羅希度和白易辰之間沒有致命衝突,沒有性格崩壞,甚至沒有什麼真實矛盾。價值觀、立場、家人關係維持不變,連工作性質也都始終如一,但彼此的態度卻180度大轉變,為了分手而分手。
“根據一個真實的謊言”(Based on an actual lie),是全華裔電影《別告訴她》(The Farewell)的開篇引言。王子逸(Lulu Wang)執導的這部半自傳式影片聚焦在一個中國人家庭常出現的謊言上:一個時日無多的絕症患者,家人選擇不告知其真相。 2010年夏天,當時我還在讀master program,暑期回家的時候身體健康出了一些問題,需要住院手術。在醫院的處理過程極快,大概一天之內決定並入院。當時我結婚才一年,老公在美國做intern,為了有可能的工作offer,為了我們接下來的發展,很忙也很緊張。我媽媽在討論中堅持不要將我突然住院手術的消息告訴我老公,認為我的情況比較輕微,他知道了因為工作的關係也無法回來,只剩擔心,十分無必要。我爸爸認為一定要告知我老公,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丈夫,不論事情大小,他有權利知道,但也同時告訴他我這邊一切都安排妥當不需要他飛回來。在The Farewell中,我媽媽的想法符合電影中絕大多數家人的觀念——為了一個更重要的目標,家人之間互相隱瞞真相,替對方分擔責任。我爸爸的立場與女主人公和少部分家人的看法類似,要告知真相,把決定權交給對方。
韓國電影精品很多,喜愛挑戰社會和歷史敏感題材,舉凡過千萬人次的影片催淚指數近乎100。從故事角度,大部分雖煽情過頭,但故事的準線把握的很好,人物行為曲線和性格複雜度也很夠。在經歷了18年大製作的票房沮喪後,19年已有2部作品突破千萬觀看,奉俊昊的金棕櫚電影《寄生上流》和李炳憲導演的《雞不可失》,特別是後者是一部動作喜劇電影,沒有政治、暴力和血淋淋的生活,觀影人數已經位列韓國影史票房第二名,票房收入更是已經位列第一。動作喜劇雖不是超新題材,但如此大的市場反應可能預示著霸屏多年溫情沉重主題也要讓位給更多元的題材。
【劇透影評】 自從各路漫改宇宙成為電影市場主流以及網絡串流平台的普及,浪漫喜劇在大螢幕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一方面這類型的影片似乎更適合成為Netflix小而精美的自製電影,成本適中,目標人群準確定位。另一方面被各種左派文化運動席捲的好萊塢對於這種傳統白人式男有成女浪漫的類型電影缺乏革新的想像力(所以上一年的Crazy Rich Asian的成功才讓人驚喜)。喬納森萊文的《選情尬翻天》搭配了女神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和搞笑宅男塞斯羅根(Seth Rogen),這種組合還是頗有新意的。就像莎莉賽隆自己說的,以往的影片不是她被殺就是她去殺什麼人,或者乾脆是個bitch。當然這是一個玩笑,但請到她參與這出浪漫喜劇是我看到的最大亮點。沒有被年齡和家庭沖刷掉任何的表演活力,近些年還不斷挑戰各種題材的莎莉賽隆,堪稱飾演“最有權勢的女人”的最佳人選。
17年的感恩節,老公請了兩週的假,想出門放鬆一下,因為臨時決定,也沒什麼好的主意,決定去夏威夷吃吃喝喝逛逛來個8天放空之旅,回到灣區後還可以再修整下,去napa看一下小默默。 因為是第三次去夏威夷,幾個島都去過,maui還特別玩了一整週,這次決定就待在honolulu所在oahu島,體驗一下夏威夷有點urban的感覺。
九月半的時候做好了小默默的burial,終於放下一件沉重的要事,思慮兩天後,訂好了回鄉探望父母的機票。跟父母溝通後,因為假期的關係,兩週時間決定後一週和他們一起去看姥姥。 我是家中的獨生女,父母學歷高,有自己很好的工作,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富裕貧窮權貴走販。在風氣開放的八、九十年代也充滿改變的意念。他們對人對己都要求頗高,但缺乏適當的溝通能力,和體會他人perspective的經驗。他們習慣命令,聽話,順從,恭敬。這曾經讓我過著心裡很貧瘠的生活,跟周围人纠结,跟自己纠结。我的少年和青年甚至成年,都有很多心理上無法翻越的高牆,也許有些來自成長過程接觸的他人,比如老師同學,但更多的根源仍是來自我的父母和原生家庭。
大概三個多月的等待,默默的訂製marker終於到了,時間也約好,今天去了napa墓園做burial和marker placement。
最近兩個月對於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精神上和身體上的雙重挑戰。4月份開始貓貓的病重和5月份的驟然過世,長途跋涉的治療行程,被悲傷和恐懼纏繞的徹夜不眠,長時間無法排解的緊鎖的嗓音,都讓我疲憊不堪。老公的工作也非常不順利,大多不是來自於自己,而是公司的大環境動盪到讓人無法平靜下來。新聞裡永遠不斷的恐怖襲擊,政治上無論世界哪個地方都在進行強人政治和無止境的多派爭吵,網絡上的骯髒謾罵已經延續到現實,無數的報復綁架甚至槍殺都在發生。每天每天我們都生活在新一輪的精神身體的挑戰中。
送走小默已經整七天了。大哭,痛哭,默默流淚,輾轉反側,全都有。沒有一天一刻不想她。傷痛的幾個階段我全經歷了,是混合的一個過程。
There is no excerpt because this is a protecte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