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的世界》讀書筆記

No comments

主題 — 母女關係也是人際關係,需要心理探索,需要學習知識和技術。

觀點 — 母女之間的衝突是規模宏大而持久的,想要擺脫這種母女情緒連體嬰的狀態,各自獲得自尊,心理上的獨立是必須的。

話題 —

—創傷

人類的大腦會重塑。就算被不安蠶食過,只要經歷過穩定關係,大腦就會被重新塑成感到穩定的大腦。在幼兒時期受過的傷,不會就此結束,透過自己養育自己,大腦會被療癒並成長。

尊重母親是一個多面複雜的人。想要統整母親多面的執念令女兒心痛,想要理解母親為單一整體是一種痛苦的執著,就算媽媽對我而言依然是碎片的集合,那些碎片也是她為了度過艱難戴上的各種面具,雖然無法整合,但我是安全的,有愛留下的餘韻,執著就消失了。

越是擺脫對“母親模樣”的固有觀念和母性神話,就能越大幅度地理解母親。

—分身

把女兒變成母親的化身,女兒自己的存在就被蠶食了。

在不安的世界裡,女兒無法獨立分化,以未分化的狀態成為母親的化身,這樣能夠帶給母親最強的安全感。也許這是社會上身為弱者女性聯合起來的生存方式,對母親來說,女兒是永遠站在自己這邊的,不僅是自己心理上的分身,也是支持者,母親需要女兒。母女兩人很難各自在心理層面上獨立或成長。

人的喜好和個性各不相同,但只有母親的標準才能成為標準,無時無刻評價與評判女兒。

阿凡達化的女兒絕對很難帶著高度的自尊感,充滿活力且豪邁地過之後的人生。

—界線

“錯誤共識效應False-consensus effect”為了將自己的想法和感覺推向正確的一方,而相信同意自身想法的人很多,因此產生了錯覺,母親用此控制女兒的情感,漠視女兒的意見。

以照顧女兒的名義,強烈地越過界限,使用錯誤共識效應,女兒絕望與無力。

母親會在女兒身上滿足對所有關係的慾望,女兒就像角色扮演遊戲一樣待在媽媽身邊,朋友、孝女、諮商師、情緒垃圾桶、沒文化的庶民,很多混亂的角色扮演。應該只有一種角色。

—女兒

對女兒來說,母親的話是真理,母親的立場是真實的。當母親對男性的觀點扭曲時,就有“外團體同質效應”。

我不希望自己成為母性神話的犧牲品,卻又希望自己的媽媽是符合母性神話的母親。

停止消費母親。育兒,冰箱,生活,都停止。

—健康的關係

各自獨立為人,不是互為所有物。是特別相愛的他人。

接受化身的事實,開始拒絕扮演母親的化身。

母親是母親,女兒是女兒,應該各自獨立於自己的人生範圍內,獨立地選擇,獨立地行動,才能彼此幸福。

調節與母親的心理距離,探索因母親而無法控制的行為或選擇,不捲入母親爆發的情緒。

母親和女兒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放下對彼此的期待,成為更鬆散的關係。保持適當的距離,有時像對待外人一樣的尊重與距離。

—夫妻

對方做出他自己喜歡的行為時,就放任不管。

—作為母親

工具性母性,關係性母性。認可並擁抱孩子的情感,沒有目標的分擔情感並共鳴的能力,遭遇挫折時給予安慰和力量的媽媽是長期需要的對象。

要對孩子感受到的情感給予絕對的認可,不要做出讓孩子否定自身情感,對自己所感受到的愛情感到羞恥或內疚的言行。

分辨“喜好”、“對錯”、“安全”、“人格特質”,對錯與安全是一定要教的,喜好與人格特質是要認可,要放任不管的。

好媽媽。孩子只因為媽媽是媽媽就喜歡媽媽,寬宏大量。我們只要給他們愛的注視和接受就可以了。關鍵時刻接受自己的母親是孩子需要的母親。

憤怒。疏離、疲勞、憂鬱與悲傷等一般的負面情緒大都會被壓抑,直接以生氣或煩躁的方式表現出來。生氣是第二層的情緒,需要尋找憤怒背後的真實情感,好好表達並消化。學會承認、處理與表達憤怒的方法。正當的憤怒會讓不公不義消失,但是習慣性的洩憤會讓愛枯竭。

孩子們正在成長,忍耐是大人的責任。

話語主題。要清楚表明說話的主體是父母還是孩子,重要的是行為的主體,主體應該是孩子,說話方式必須包含“你是你人生的主人,而責任也屬於你”。

Leave a comment